新闻中心
AI “操盘” 火车装车:从 “人工盯守” 到 “无人高效” 的物流革命
发布日期: 2025-10-22
阅读数: 6

过去,大宗物资火车装车常陷入 “人等车、眼盯料、手调阀” 的困境 —— 人工识别车型易出错,手动控制溜槽难精准,装车后偏载、亏吨问题频发,不仅耗费大量人力,还拖慢了发运效率。而如今,山东矩阵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 “货运列车 AI 自动装车管理系统”,正以科技之力打破这一局面,让火车装车迈入 “无人操作、有人值守” 的智能新时代。

image.png

这套系统的核心竞争力,源于 “激光雷达 + AI 算法” 的技术组合拳。在定量仓内,高精度激光雷达实时扫描物料状态,生成三维点云数据;装车通道处的雷达与高清摄像机协同工作,捕捉车厢位置、车速、落料高度等信息。这些数据实时传输至 AI 智能分析服务器后,通过矩阵软件自研的 Matrix-LirsNet、Matrix-LoadDetector 等模型,能快速匹配不同车型的装车策略 —— 比如针对 C64K、C70H 等常见车型,自动调整溜槽角度、放料速度,甚至预判物料密度变化,避免出现 “一边满、一边空” 的偏载问题。而 PLC 控制终端则像 “执行管家”,精准落实 AI 策略,控制液压站、平煤装置、防冻液喷淋等设备协同作业,让每一步操作都精准可控。

image.png

从列车进线到出线,系统实现了全流程 “无人干预” 的智能闭环。列车刚进入厂区,咽喉处的高清摄像机就会自动识别车型、车号,甚至标注车辆定检期,生成的信息清单可直接与发运计划比对,省去人工登记的麻烦;若车厢内有残留的 “留底煤”,激光雷达通过空车三维建模,能精准计算残留量,为后续装车定量提供依据。装车过程中,系统不仅能自动控制铁牛牵引列车匀速前进,还能根据料位变化微调溜槽高度 —— 物料快满时减缓放料速度,车厢间隔处自动暂停喷洒防冻液,既保证满载又避免浪费。装车完成后,雷达再次扫描生成重车点云,AI 即时检测超载、超限等问题,同步生成装车报表,数据直接上传至集控室,为调度决策提供支撑。

image.png

相较于传统模式,这套系统的优势更显突出。一方面,它的 “适应性” 极强 —— 既能应对煤炭、熟料、粮食等不同物料的特性,也能适配敞车、矿车、敞顶箱等多种车型,甚至在车速不稳、粉尘较多的复杂环境中,仍能保持稳定运行;另一方面,它实实在在为企业降本增效,以兖矿集团金鸡滩煤矿项目为例,系统上线后将前后偏载精度控制在 ±500kg 以内,减少了近 30% 的人力投入,发运效率显著提升;山东唐口煤业、天津港等项目也反馈,装车合格率从过去的 85% 提升至 98% 以上,年发运量轻松突破千万吨级。

作为大宗物资物流领域的 “老兵”,山东矩阵自 2006 年成立以来,已服务超 600 家客户,其中包括国家能源集团、华电集团等 20 余家中国五百强企业,年管理大宗物资发运量近 15 亿吨。这套 AI 自动装车系统,正是其 “技术领先、定制化服务” 理念的缩影 —— 针对不同企业的料仓布局、车型需求,系统可灵活调整功能模块,比如为煤炭企业增加抑尘剂喷洒控制,为粮油企业优化定量仓精度,真正做到 “一企一策”。

image.png

如今,随着 AI 技术与物流场景的深度融合,火车装车不再是 “重体力活”,而是变成了 “高精度智能作业”。这套系统不仅解决了传统装车的效率与精度痛点,更推动大宗物资物流从 “经验驱动” 向 “数据驱动” 转型。未来,随着更多矿区、港口引入智能装车系统,大宗物资运输的 “高效、安全、低碳” 目标,将离我们越来越近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23 山东矩阵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以及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,本着免费分享学习的目的,如果涉嫌侵权等问题请联系站长删除! 鲁ICP备16005324号-15